但雷总却十分惆怅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在手机领域,这个比苹果还要高的定价太离谱了,吕总你告诉我,苹果用户为什么要放弃成熟的苹果生态,然后去选一款比苹果还贵的安卓机呢。”
吕尧却反问道:“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未来,菊厂有很多价格上堪比甚至超越苹果的产品,别管人家产品力咋样,但为此买单的人却仍旧是不少的,甚至能撑得起菊厂每年差不多一千六七千亿的研发投入。
这就说明,只要营销做的好,那就一定可以把手机用户从消费者的手中抢过来。
此时此刻当下情境中的雷总实在想不到吕尧能有什么办法把用户从苹果手机的生态圈里抢过来,即便吕尧有办法,但雷总还是说道:“手机定价这么高,是很难让大部分用户信服的,没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我们这样的消费级公司就可能生存下去。”
“难道你想极客手机仅仅生产一代,就转瞬消失在市场上吗?”
“哪怕是不赚钱,甚至是亏点钱,但只要能取得不错的用户基础,咱们就能通过融资活下去。”
这也是小米如今的生存策略了。
起初的小米依靠饥饿营销和限量供货,制造稀缺感打开市场的名气,随后就通过1999但正版高配的极致性价比定位,成为无数屌丝青年的神机,也是靠着极大的出货量,薄利多销的小米才有了如今的市值。
但小米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这极致性价比的标签贴得太死了,以至于小米从今年开始的高端转型路线屡屡受挫,哪怕一直到2020年,小米手机的高端战略都难以取得太好的效果。
一直到雷总赌上自己从业以来的全部信誉开始造车后,小米汽车的爆火才正式拉开了小米手机的高端调性。
也是从小米su7的热销开始,小米集团的现金流反而越来越多,一年时间狂揽九百多亿,也就是说小米在造车后,哪怕买一辆车要亏三万八,但靠着造车调性的拉升,小米的全线产品,在一年中里,几乎每天都会给小米带来两亿多的流水。
也是从那之后,雷总才真正意识到品牌调性的重要性,也是在八年后,雷总才明白大众为什么要收购那么多的奢华品牌车企。
但现如今的雷总,不懂这些。
他仍旧用自己积累的,固有的成功经验来做事情,所以他继续发挥自己“连夜说服高管”的传统艺能,企图说服吕尧:“吕总,我对咱们这款产品的性能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一点我跟您一样,但这个价位实在是太不亲民了。”
“咱们把价格降低一点!这其中产生的亏损我可以来承担嘛,只要能打通用户的心智和习惯,哪怕亏过十亿几十亿的我都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只要占有了用户,那想要把钱从用户身上赚回来那可太简单了。
哪怕一台手机亏两千块钱卖给用户,但光是手机上预设下载的游戏,小米的通讯软件米聊,信息平台,应用商店都能轻松的把这些钱赚回来。
只不过时间会拉的长一点。
但雷总是野心很大的企业家,他想缔造一家伟大的公司,所以他从来不怕时间拉的太长,甚至于说,他从一开始就是本着长期奋战来的。
雷总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按理说他怎么也该说动吕尧了吧。
但吕尧不为所动。
他对雷总说道:“这个价格我是精心设计过的,比苹果手机略微贵一点的价格,并不会超出部分人群的承受能力。而且前期我不求量大的,咱们的产能也没那么大。”
“所以哪怕前期占有的市场份额太小也没关系。”
吕尧认真的说道:“我会通过赛事专用,达人宣传,甚至依靠短视频来把我们手机的名声慢慢的传播出去。至于后续机型的开发所需的资金,我这边不会有问题。”
跟雷总想的不同,手机上承载的东西可不仅仅是上面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金钱。
今年下半年发布一代机型砸出水,2017年下半年发布二代机型扩大影响,等到2018年开始……那接下来的世界局势发展就会变得有意思多了。
先是国外对国内的贸易刁难,再然后是闹到全世界都知道的科技制裁,跟着就是贸易和科技双刁难的升级。
到那个时候,才是极客手机真正发挥手段的时候。
吕尧曾在互联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幸亏国内有菊厂这样的公司,可惜国内只有一家菊厂的公司。
那段时间,菊厂是国内商业领域绝对的明星。
与之相比,蓝绿两厂,小米,bat跟菊厂比那都是垃圾,只可惜在那样的氛围中,大家对菊厂的期望太大太大,而外部的压力也太大太大,以至于菊厂后面的动作渐渐走形。
但即便走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菊厂也是国内顶尖级别的存在。
现在,吕尧从未来留学回来,当然不希望菊厂一个人承担那么大的压力,他从前年开始着手布局,到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很多至关重要的领域,吕尧都搞了“备胎”出来,而如今,这些备胎都在等待着一个时机。
一个可以转正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