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在线无弹窗 > 第115章 土匪总督袁崇焕野人总兵陈继盛(第1页)

第115章 土匪总督袁崇焕野人总兵陈继盛(第1页)

福州,叶府。没错,就是大明大名鼎鼎的独相首辅叶向高家!万历三十六年后,因内阁其他成员或去世、或拒不入阁,叶向高独自主持朝政长达七年!

此时,叶府内轻歌曼舞。戏台子上,衣着轻薄的舞女正在卖力表演,。。。

山海关外,风卷残云,天地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卢象升身披重甲,立于城头之上,目光如炬地望向北方。探马不断往返,带来敌军动向的最新消息??皇太极亲率五万精锐骑兵,已抵达宁远一线,意图绕过山海关,从侧翼突破防线。

“果然如此。”卢象升冷笑一声,“皇太极终究不愿正面攻坚,妄图以迂为直。”

他转身对赵将军道:“传我将令,命李定国率三千轻骑出关,沿小凌河设伏,阻其前锋。另派火炮队进驻东罗城,封锁通往锦州的小路。”

赵将军拱手领命,立即下去调度。

卢象升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心中却隐隐不安。此战不仅关乎山海关安危,更关系整个京畿防线的稳固。若让敌军突破辽西走廊,京城便将门户大开。

就在此时,一名信使飞马入城,递上一封密函。

“陛下口谕:务必坚守山海关三月以上,待朝廷调集援兵合围敌军。”

卢象升接过圣旨,躬身行礼,心中却是沉重无比。他知道,皇帝已将最后希望寄托于此,而他必须守住这最后一道屏障。

与此同时,京城乾清宫内,崇祯正与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商议边防之事。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凝重的神情。

“陛下,辽东局势已然严峻,但更为棘手的是西南。”杨嗣昌低声禀报,“张献忠在四川重整旗鼓,攻陷夔州,现正向东进逼湖广。”

崇祯闻言,脸色骤变:“这个贼寇,竟敢死灰复燃!”

“不仅如此。”杨嗣昌继续说道,“据报,刘香也趁乱起兵,联合郑芝龙旧部,企图占据广东沿海,切断南洋贸易路线。”

崇祯重重拍案,怒声道:“这些逆贼,真是欺朕太甚!”

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传旨,命左良玉即刻率军剿灭张献忠,并赐尚方宝剑,凡抗命者可先斩后奏。至于刘香……”他顿了顿,“召郑芝龙回京议事。”

杨嗣昌微微一惊:“陛下是要让郑芝龙对付刘香?”

“不错。”崇祯冷声道,“刘香虽曾是郑芝龙部下,但此人野心勃勃,若不早除,将来必成大患。朕要他们自相残杀,岂不妙哉?”

杨嗣昌低头称是,随即退下。

待众人离去,崇祯独自坐在御案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万千。如今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唯有咬牙坚持,才能撑过这场风暴。

而在西北,张三仍在田间奔波。尽管农业改革初见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因天灾人祸导致粮食减产,百姓怨声载道。

“大人,流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已难以为继。”一名属官忧心忡忡地汇报。

张三皱眉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我们为何不效仿江南做法,设立‘义仓’制度?由地方富户捐粮,朝廷给予免税优待,再由官府统一分配。”

“此举可行!”属官顿时精神一振,“微臣这就去办。”

张三点头,随即提笔写下一份奏折,呈送京城,请求朝廷批准西北地区试行义仓制度,并拨款修建仓储设施。

数日后,圣旨传来:准奏。并赐白银五万两用于初期建设。

张三大喜,立刻着手推行新政。不出半月,各地义仓纷纷建立,流民得以安置,民心渐稳。

与此同时,王二在边疆的文化融合计划也取得新进展。他提议设立“民族翻译馆”,专门培养精通汉、蒙、藏、满等语言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沟通各族人民。

“此举不仅能促进文化交融,更能增强边疆稳定。”王二在奏折中写道。

崇祯阅后大悦,亲自批示:“准。命翰林院选派学者前往协助。”

不久后,第一批翻译学子正式入学,边疆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然而,就在各项事务稳步推进之际,漠北蒙古的动向再次引起朝廷警觉。

“陛下,漠北喀尔喀部已与皇太极秘密结盟,准备共同出兵。”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跪地禀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