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喀尔喀部的消息传来??科尔沁部最终选择保持中立,拒绝与后金联合南侵。这一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鼓舞了明军士气。
第三日,战况愈发激烈。皇太极亲自督战,誓要破关。然而,就在敌军即将突破防线之际,登州水师突然从海上出击,炮火轰鸣,打得敌军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喀尔喀部联军亦从北方发起突袭,迫使皇太极不得不分兵应对。
最终,在多重压力之下,皇太极被迫撤军。山海关之战,以明军胜利告终。
战报传入京城,崇祯览后神色激动,当即下令:“赏全军将士,加封李定国‘平虏大将军’,卢象升进爵为侯!”
然而,崇祯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知道,这场战争只是暂时的胜利,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皇帝那张疲惫却坚定的脸庞。他低声喃喃:“朕不能败……大明,也不能败……”
而在遥远的漠北草原,喀尔喀部的战火仍未熄灭,命运的齿轮依旧滚滚向前……
辽东战事虽暂稳,然京师之内却暗流涌动。崇祯自山海关捷报传来后,虽表面镇定,实则心忧更甚。他深知皇太极绝不会就此罢休,而朝堂之上亦有诸多隐患未除。
这一日,乾清宫内炭火正旺,崇祯独坐御案前批阅奏章。王承恩侍立一旁,见皇帝眉宇间透着疲惫,心中忧虑更深。忽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太监匆匆入殿跪禀:“陛下,兵部尚书陈新甲求见!”
崇祯微微抬眼:“宣。”
不多时,陈新甲步入殿中,神色凝重地叩首道:“臣陈新甲,拜见陛下。”
崇祯淡淡道:“何事如此急切?”
陈新甲迟疑片刻,低声道:“回陛下,近日有密探从漠北传回消息??科尔沁部使者已秘密抵达盛京,似与皇太极达成某种协议。”
崇祯闻言,脸色微变:“科尔沁……果然靠不住。”
王承恩在一旁听得此言,心头一紧。他知科尔沁素来亲附后金,若真与其联手南侵,大明局势将更加危急。
陈新甲继续道:“更令人担忧的是,察哈尔残部亦有异动,据闻其首领林丹汗之子额哲已遣使赴盛京,欲与皇太极修好。”
崇祯沉思良久,缓缓开口:“此事不可轻忽。朕即刻召集群臣议事。”
次日清晨,紫禁城文华殿内,群臣齐聚。崇祯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诸卿可知,我军虽胜于山海关,然敌势未消。今科尔沁与察哈尔皆有投敌之意,若其果真联合皇太极南下,我军腹背受敌,恐难应对。”
兵部尚书陈新甲拱手道:“陛下所虑极是。臣以为,应立即派遣使节前往科尔沁,晓以利害,使其保持中立。”
礼部尚书温体仁亦道:“此外,朝廷亦可设法联络察哈尔残部,许以封赏,令其牵制皇太极兵力。”
户部尚书倪元璐皱眉道:“然国库空虚,若再行赏赐,恐怕难以支撑。”
崇祯摆了摆手:“钱财之事暂且不论,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北方局势。”他顿了顿,沉声道,“朕意已决,命魏藻德为特使,携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出使科尔沁;另遣张春为副使,持朕亲笔诏书往谕察哈尔,劝其归顺。”
众臣齐声应诺。
与此同时,山海关大营之中,卢象升亦察觉敌军动向异常。他召集杨嗣昌、李定国等人商议对策。
“敌军虽败于山海关,但并未伤及根本。”卢象升沉声道,“如今科尔沁、察哈尔皆有异动,若其果真联手,我军防线恐遭夹击。”
杨嗣昌点头:“必须尽快做出应对。末将建议,调孙传庭部驻守宣府一线,以防敌军从蒙古绕道南下。”
李定国抱拳道:“末将愿率三千铁骑,巡防辽西边境,监视敌军动向。”
卢象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便依你所言。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数日后,魏藻德一行人抵达科尔沁部王帐。科尔沁贝勒图鲁巴图尔亲自迎接,态度恭敬,然言语间却透着犹豫。
“大明虽强,然远水难救近火。”图鲁巴图尔试探道,“若皇太极大军压境,我部如何自保?”
魏藻德沉声道:“贝勒大人,皇太极狼子野心,岂会容你独立自治?今日若助其南侵,明日必成其附庸。大明愿以公主和亲,并赐封王号,与贵部结盟共抗后金。”
图鲁巴图尔听闻和亲之策,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仍犹豫不决。就在此时,一名信使飞马而至,带来一则惊人消息??喀尔喀部联军已在漠北击败后金守军,切断皇太极通往科尔沁的补给线!
魏藻德趁机劝道:“贝勒大人,如今喀尔喀已起兵反叛,皇太极自身难保,岂能顾及贵部?此时若不果断抉择,待其败退后再悔之晚矣。”
图鲁巴图尔终于下定决心,当即承诺:“好!本贝勒愿与大明结盟,共同抵御后金。”
消息传至京城,崇祯览后龙颜大悦:“魏藻德果然不负所托!”随即下令加封图鲁巴图尔为“安北王”,并赐婚宗室女一人,以固盟约。
王承恩在旁低声问道:“陛下,察哈尔那边可有回应?”
崇祯摇头:“尚无消息。但只要科尔沁已定,察哈尔亦难独善其身。”
然而,就在朝堂上下皆以为局势稍缓之时,真正的危机却悄然逼近。
喀尔喀部的战火仍在蔓延,漠北的风雪依旧呼啸不止。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大明能否在这场生死博弈中逆转乾坤,尚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