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免费 > 第111章 头如捣蒜连连称是戒骄戒躁戒酒(第1页)

第111章 头如捣蒜连连称是戒骄戒躁戒酒(第1页)

“老师!老师!您快给我讲讲宣大边墙的剿虏之战!”孙世绾挽住秦良玉的手臂“贴贴”道。

秦良玉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虽然一开始她是被皇帝和绾绾这小狐狸合伙做局架了起来,不得不当这个所谓的老师,但是跟绾。。。

卢象升在通州附近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但同时也让皇太极意识到,仅靠单纯的军事压制无法迅速击垮大明。他开始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破坏??利用明朝内部的矛盾与资源短缺问题。不久之后,一封密信送到了卢象升手中,信中提到敌军计划通过煽动地方叛乱来分散明军力量。

卢象升立即召集麾下将领开会商讨对策。“敌人想让我们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沉声说道,“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各地民团的合作,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响应我们的号召;其次,派专人前往可能爆发叛乱的区域进行安抚工作,稳定民心。”

与此同时,在泉州港,郑芝龙正面临着另一场严峻考验。虽然海上联盟初步形成,但一些小国因担心得罪满洲而态度摇摆不定。尤其是安南方面,突然中断了部分合作项目,这让郑芝龙倍感压力。“如果我们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保护这些盟友,那么整个联盟体系就会崩塌。”郑芝龙对心腹说道。

为了打消疑虑,郑芝龙决定亲自率领舰队护送一批重要物资前往安南港口。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大明的实力,也彰显了诚意。当满载货物的船只安全抵达时,安南国王深受触动,当即宣布恢复所有合作,并派遣使者随船返回泉州,表达进一步加深关系的愿望。

徐光启则继续推进教育改革的新篇章。随着分院在全国各地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才涌现出来。然而,如何把这些人才合理分配到各个领域却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为此,徐光启提出了“定向培养”理念??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提前规划其未来发展方向。例如,擅长机械制造的学生会被推荐至军工部门实习,而精通农业技术的学生则被安排参与地方改良项目。

李四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从洋务学堂毕业后,被派往西北干旱地区指导农民采用新型灌溉系统。经过数月努力,当地粮食产量显著提升,许多原本贫困的家庭因此摆脱困境。“老师教导我们,要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李四感慨道。

张三在京城担任技术顾问期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全国各地需求不同,他需要频繁奔波于各地之间协调资源。一次,南方某省发生严重旱灾,急需调拨大量抗旱设备。张三临危受命,仅用十天时间便完成了设备采购、运输及安装任务,为灾区挽回了巨额损失。他的事迹传开后,更多年轻人受到激励,纷纷报考洋务学堂,立志成为像张三一样的栋梁之材。

王二在边防部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带领的新兵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精锐力量,在多次边境冲突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也深知单凭武力不足以长久维持和平。于是,他主动联系周边部落首领,尝试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定期交流和经济援助,许多原本敌视明军的小部落开始转变态度,甚至愿意提供情报支持。

崇祯皇帝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内心却始终无法完全放松。他知道,尽管目前局势有所好转,但真正的威胁远未解除。欧洲列强的目光已经悄然转向东方,他们的野心绝不会轻易满足。此外,国内财政状况依然堪忧,即使有葡萄牙的技术支持,也无法短期内扭转局面。

一天深夜,崇祯独自坐在御书房内,反复翻阅一本记录历代帝王治国经验的古籍。突然,他停在了一段关于“开源节流”的论述前,陷入了沉思。“或许,我应该更加注重挖掘民间潜力,而不是单纯依赖朝廷拨款。”他喃喃自语。

第二天清晨,崇祯召集群臣宣布了一项大胆决策:设立“民间贡献奖励制度”,鼓励普通百姓提出有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或发明创造。凡经验证确实可行者,都将获得丰厚奖赏。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反响热烈,短短数月内便收到了上万条提案。

其中,一名来自江南的木匠提出了一种改良版的弩机设计,射程更远且操作简便。经过试验后,该设计很快被推广到全军使用。还有一位农妇发明了一种新型稻谷脱壳工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成果,让崇祯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逐步向好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打破了平静??皇太极联合蒙古各部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目标直指北京城郊!接到战报的那一刻,崇祯迅速下令调动各地驻军增援,并命令卢象升火速赶往前线指挥作战。

卢象升接令后,立即率领主力部队星夜兼程奔赴战场。与此同时,他还特意安排了一支精锐小队潜入敌后,伺机扰乱敌军部署。经过数日激战,明军最终凭借顽强意志和巧妙战术成功击退敌军,保住了京师门户。

战斗结束后,崇祯亲赴前线慰问将士,并当场授予卢象升一枚特制金牌以示嘉奖。“将军辛苦了,朕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他说完,转身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另一边,郑芝龙的舰队也在同一时期迎来了新的使命。由于海盗活动愈发猖獗,甚至开始威胁到内陆河道航运安全,崇祯命其率部深入长江流域清剿残余势力。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郑芝龙不仅彻底肃清了江面上的隐患,还顺便帮助沿岸居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

随着时间推移,大明帝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从边疆到海疆,从朝堂到民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古老国度注入新鲜活力。尽管前路依旧充满荆棘,但没有人再怀疑它的复兴可能性。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紫禁城内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崇祯站在午门高台上,俯瞰脚下的繁华景象,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历史赋予了我这份责任,我也必将全力以赴,直到看见大明重新崛起的那一天!”他默默许下誓言,然后转身迈步走向殿内,准备迎接新的一轮挑战。

卢象升在击退敌军后,立即着手修复战场,并重新整顿防御工事。他深知,皇太极不会轻易放弃,下一次进攻或许更加猛烈。因此,他不仅加强了粮草储备和武器补给,还特别注重士兵的心理状态调整。“兄弟们,我们守住了家园,但接下来的任务会更艰巨。”他在一次全体会议上说道,“每个人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保护自己,更要守护身后的百姓。”

为了增强士气,卢象升特意安排了一系列训练活动,包括模拟实战演练和团队协作比赛。这些举措让士兵们逐渐找回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更强的凝聚力。与此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州县,请求地方民团协助布防。“只有军民一心,才能真正形成铜墙铁壁。”他向各地官员强调。

郑芝龙的舰队完成长江流域清剿任务后,再次返回泉州港进行休整。然而,这次归来的途中,他发现了一件令他深感不安的事情??部分沿海渔民因生计困难,竟开始与海盗暗中勾结。这一情况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我们必须找到根源,从源头解决问题。”郑芝龙召集幕僚商议对策。最终,他们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严厉打击那些参与非法交易的渔民,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例如,减免渔业税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等措施相继出台,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效果。

徐光启则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尤其关注女性受教育权的问题。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平等的机会。“知识不分性别,只要愿意学习,任何人都有资格进入学堂。”他坚定地表示。

在他的推动下,首批女子学堂在南京和杭州成立。起初,这项举措遭到了不少保守势力的反对,甚至有人公开指责这是“败坏风气”。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比如,一位名叫赵婉儿的女学生,在洋务学堂毕业后,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纺织机,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无数年轻女性的榜样。

张三在负责西北地区的农业改良项目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由于当地居民长期沿用传统耕作方式,对新技术普遍持怀疑态度。为了打破僵局,他亲自下田示范操作,并邀请农民共同参与实验。经过数月努力,终于用实际成果说服了大家。“原来新方法真的能让我们多收几斗粮!”村民们兴奋不已,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改进计划。

王二在边疆地区建立的互信机制也遭遇了一些波折。某些部落首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偶尔会故意拖延合作进程。对此,他并未选择强硬手段,而是通过耐心沟通和合理妥协逐步化解矛盾。例如,他允诺为部落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同时帮助他们修建基础设施,如饮水井和牧场围栏。这种务实的态度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使得边境局势日益稳定。

崇祯皇帝在推行“民间贡献奖励制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却能在特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例如,一名来自北方草原的牧民提出了一种改良版马鞍设计,不仅减轻了骑手负担,还能更好地固定武器装备。这一创新迅速被推广到全军使用,大大提升了骑兵作战能力。

此外,还有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气象预测仪,能够提前判断天气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崇祯深受启发,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类似征集活动,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筛选和推广优秀成果。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全民创造力,也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就在国内形势逐渐好转之际,欧洲列强的动作愈发频繁。葡萄牙虽然与大明签订了友好条约,但其他国家却表现出明显的敌意,甚至试图挑拨双方关系。面对复杂局面,崇祯果断采取外交攻势,派出多名使节访问各国,阐明大明和平共处的立场,同时展示本国强大的综合实力。

其中,一位名叫刘文远的年轻外交官凭借出色口才和灵活应变能力,在与荷兰代表谈判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巧妙利用对方内部矛盾,成功争取到了一份关于航海技术交流的协议。这一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大明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让崇祯倍感欣慰。

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大明帝国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边疆战士到海上水手,从学者官员到普通百姓,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伟大国度贡献力量。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