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叶府。没错,就是大明大名鼎鼎的独相首辅叶向高家!万历三十六年后,因内阁其他成员或去世、或拒不入阁,叶向高独自主持朝政长达七年!
此时,叶府内轻歌曼舞。戏台子上,衣着轻薄的舞女正在卖力表演,。。。
山海关外,风卷残云,天地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卢象升身披重甲,立于城头之上,目光如炬地望向北方。探马不断往返,带来敌军动向的最新消息??皇太极亲率五万精锐骑兵,已抵达宁远一线,意图绕过山海关,从侧翼突破防线。
“果然如此。”卢象升冷笑一声,“皇太极终究不愿正面攻坚,妄图以迂为直。”
他转身对赵将军道:“传我将令,命李定国率三千轻骑出关,沿小凌河设伏,阻其前锋。另派火炮队进驻东罗城,封锁通往锦州的小路。”
赵将军拱手领命,立即下去调度。
卢象升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心中却隐隐不安。此战不仅关乎山海关安危,更关系整个京畿防线的稳固。若让敌军突破辽西走廊,京城便将门户大开。
就在此时,一名信使飞马入城,递上一封密函。
“陛下口谕:务必坚守山海关三月以上,待朝廷调集援兵合围敌军。”
卢象升接过圣旨,躬身行礼,心中却是沉重无比。他知道,皇帝已将最后希望寄托于此,而他必须守住这最后一道屏障。
与此同时,京城乾清宫内,崇祯正与内阁大学士杨嗣昌商议边防之事。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凝重的神情。
“陛下,辽东局势已然严峻,但更为棘手的是西南。”杨嗣昌低声禀报,“张献忠在四川重整旗鼓,攻陷夔州,现正向东进逼湖广。”
崇祯闻言,脸色骤变:“这个贼寇,竟敢死灰复燃!”
“不仅如此。”杨嗣昌继续说道,“据报,刘香也趁乱起兵,联合郑芝龙旧部,企图占据广东沿海,切断南洋贸易路线。”
崇祯重重拍案,怒声道:“这些逆贼,真是欺朕太甚!”
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传旨,命左良玉即刻率军剿灭张献忠,并赐尚方宝剑,凡抗命者可先斩后奏。至于刘香……”他顿了顿,“召郑芝龙回京议事。”
杨嗣昌微微一惊:“陛下是要让郑芝龙对付刘香?”
“不错。”崇祯冷声道,“刘香虽曾是郑芝龙部下,但此人野心勃勃,若不早除,将来必成大患。朕要他们自相残杀,岂不妙哉?”
杨嗣昌低头称是,随即退下。
待众人离去,崇祯独自坐在御案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绪万千。如今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唯有咬牙坚持,才能撑过这场风暴。
而在西北,张三仍在田间奔波。尽管农业改革初见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因天灾人祸导致粮食减产,百姓怨声载道。
“大人,流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已难以为继。”一名属官忧心忡忡地汇报。
张三皱眉思索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我们为何不效仿江南做法,设立‘义仓’制度?由地方富户捐粮,朝廷给予免税优待,再由官府统一分配。”
“此举可行!”属官顿时精神一振,“微臣这就去办。”
张三点头,随即提笔写下一份奏折,呈送京城,请求朝廷批准西北地区试行义仓制度,并拨款修建仓储设施。
数日后,圣旨传来:准奏。并赐白银五万两用于初期建设。
张三大喜,立刻着手推行新政。不出半月,各地义仓纷纷建立,流民得以安置,民心渐稳。
与此同时,王二在边疆的文化融合计划也取得新进展。他提议设立“民族翻译馆”,专门培养精通汉、蒙、藏、满等语言的人才,以便更好地沟通各族人民。
“此举不仅能促进文化交融,更能增强边疆稳定。”王二在奏折中写道。
崇祯阅后大悦,亲自批示:“准。命翰林院选派学者前往协助。”
不久后,第一批翻译学子正式入学,边疆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然而,就在各项事务稳步推进之际,漠北蒙古的动向再次引起朝廷警觉。
“陛下,漠北喀尔喀部已与皇太极秘密结盟,准备共同出兵。”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跪地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