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党爭见红
“陛下,山陕两省的纷爭,一时半会儿难以分出对错,
不如先让三司衙门调查,待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进行处理也不迟。
当务之急,还是流窜到山西的叛军。”
岳铭宇率先表明立场。
內心深处,他在不断祈祷,千万別换人。
受叛乱的影响,大虞朝落马的官员,多不胜数。
以至於吏部的官员预备库,第一次出现了不足。
以往那些没有关係背景的官员,也在这一轮大洗牌中,得以更进一步。
弊端同样非常明显,许多官员自身能力有限,也被安排到了重要岗位上。
许多地方被搞的一团糟,行政效率进一步下降。
现在正等著皇帝重开科举,为朝廷补充新鲜血液。
“岳爱卿言之有理,现在这种时候,確实不適合大动。
山陕两省的纷爭,內阁督促三司衙门,儘快调查清楚。
关於平叛事宜,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永寧帝点了点头说道。
让三司衙门调查,相当於和稀泥。
涉及到两省官员,朝廷要派调查组,最少也要两地恢復太平才行。
不然京中的官老爷们,可不会冒死前往调查。
真若是想要追责,让锦衣卫调查,比三司衙门效率高多了。
可是作为皇帝,需要从大局上考虑问题。
陕西刚经歷兵祸,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不適合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
山西正在经歷兵祸,同样不適合调整官员。
纵使有问题,也只能先把事情压下来。
后续要不要秋后算帐,那要看未来的局势发展,
內心深处,永寧帝隱隱有一丝后悔。
早知道局势这么发展,就不该把勛贵系的支柱,都给派去前线。
镇压白莲教的行动,確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他想问策的时候,找不到人啊!
下面这帮大臣,忠心是有的,架不住能力有限。
尤其是涉及军事的时候,更显得相行见拙。
关中叛军能流窜到山西,固然有地方官失职的缘故,但更多还是朝廷战略部署失败。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调集大军进行围剿。”
罗泽风志志的回答道。
他能够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纯粹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位置烫屁股,根本没人参与竞爭。
顶著知兵的名头,稀里糊涂的,就被“眾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