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141章
◎更新◎
开小卖铺,就是为了给老两口打发时间,要是让他们因此而累坏了身体,那不就成本末倒置了吗?
所以,梁万找了两个小伙子,小卖铺每月进货一次,他们俩负责把货拉回来、搬运到小卖铺后面的仓库里去。
活儿不多,哪怕另有一份工作,也能应付得来,算是一份儿兼职吧!
别说,成为了小卖铺的老板以后,老两口还真得了几分乐趣。
每天天刚亮,就收拾齐整去开门了,看那架势,如果不是小卖铺后面的房间被改造成了仓库的话,恐怕老两口都要恨不得住进小卖铺、不回家了。
当然,这个小卖铺,的确给巷子里和附近的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
不说其他,至少做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盐不够了,不用再让孩子跑去供销社买,直接去老巷口小卖铺,顶多花个三五分钟,这就不会耽搁家里吃饭了。
又进入了新的一年,余秀芳老太太,是个很会思考的老板,当即就给自家孙女婿下达任务道:
“小万,你能不能找到生产春联的厂家啊?我想进一些春联来卖,先前日子过得苦的时候,大家都舍得花钱□□联,我觉得,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买的人应该就更多了。”
倒不是老太太把梁万当成家里的长工、什么事儿都找他,只是,谁让韩学礼不适合以食品厂厂长的身份去跟这些厂家谈进货的事儿呢?
所以,只能是梁万能者多劳了!
“行啊!我尽快去找厂家进货,指定不耽误小卖铺的生意!奶奶,您跟爷爷当老板,现在可真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有点儿事情做,其实挺好的,除了让生活没那么无聊外,也能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说着,梁万忽然想到,今年过年,要给老两口准备什么样的礼物了。
回过头,他和韩菁合计了下,立刻就去办了。
前面有许多排队的人也不怕,找领导吃顿饭,免费送一批方便面、让单位当福利发给职工,就能成功加塞了。
等装电话的人来到小卖铺的时候,老两口还是一头雾水呢。
好在,梁万提前交了钱,倒是也不用老两口做些什么。
“老巷口小卖铺”装电话了!
这个消息,在巷子里传开后,跑来看热闹的人不少。
跟过去不同,韩家越过越好,明面儿上说酸话的人却“消失”了,就连他们家的“宿敌”——左家人,见到韩家人的时候,也能挤出个笑脸来,说几句寒暄的话,以表友好。
没办法,只有一点差距的时候,会有人心里不平衡,觉得为什么升职的人不是我、为什么涨工资的人不是我、你凭什么不帮我。
但是,当差距被拉到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反而能认清楚现实了。
赶是赶不上了,如果继续得罪人、连这点儿邻居情分都作没了,那往后万一家里遇到点儿难事,还指望人家帮你一把,这不是纯属做梦吗?
春节过后,小卖铺的两位老板盘了下账,虽然跟百味方便面厂的盈利没法儿比,但是,两个多月下来,挣了将近两千块钱,老两口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
时间来到1984年6月,小满顺利地从市一中的初中部升到了高中,当然,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她不是特别勤奋的孩子,但胜在头脑灵活、反应快、记性好,如果写作业时碰到不会的题,还有亲妈能给她答疑解惑呢。
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并不叫人意外。
但这毕竟是一件好事儿,梁万倒是没有十分夸张地包下某个饭店、给闺女办升学宴,但他给市一中和食品厂附小,各自捐了一批风扇,说起来,造成的影响力,却是一点儿都不比前者小。
风扇是他联系上海那边的厂家买的,他要的数量多,又没怎么还价,厂家也不小气,干脆就包揽了运输的任务和费用。
等风扇运到安城的时候,学校其实已经放假了,每天只安排了两个老师、轮流值班。
得知梁万给学校捐赠的风扇到了,其中一个老师立刻撒开腿就跑,没一会儿,校长和教过小满的老师就赶到了。
都明白梁万为什么会捐赠这批风扇,所以,陪他说话的人都是教过小满的老师。
老师们都是知识分子,很少对着别人说好听话,业务不太熟练,可他们却能明白一个父亲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