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文科有一门学科叫做地理,地理这门学科中不仅讲了季风气候的知识,还告诉了朱翊钧亚洲的几大渔场在哪里。
他甚至很清楚后世中国的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北部湾渔场、南海渔场。
这些地方,就在大明的家门口。
只要围绕这几大渔场建造捕鱼船队,那么收穫颇丰也是自然。
能够盈利的船队不仅可以扩大財源,还可以扩大船队的规模,为日后殖民培养人才。
欧洲的捕鯨船的发展壮大就为欧洲的殖民奠定远洋基础。
等到船队进一步扩大,他甚至可以组织舰队去日本海进行远洋捕捞。
至於海捞距离过长,补给等问题。
此时的大明可是天朝上国,去朝鲜补给一番,或者把济州岛租借一下,亦或是去琉球补给,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需要堤防的反而是倭寇。
“原来是捞钱啊。”
张宏心里面颇为无语,只觉得皇帝真能折腾。
既然那么爱钱,又为何要召回各地镇守太监,皇爷你真要钱,他们能不想办法给你捞钱吗?
张宏的暗自腹誹朱翊钧自然是不知道,他挺看重这件事情的。
船队捕捞来的大量渔產在山东的盐场进行醃製,售卖北方各地,则漕运的粮食压力可以大大缓解。
说严重点,这件事情关係到大明的命脉。
“去內帑支取二十万两银子,分別在天津、威海卫、新安、上海督办船厂,再去其他地方买已经晒好的木料。”
“大伴已经派人去了澳门和泰西人接触,到时候获得泰西的舰船图纸,便让船厂造一些船出来。”
张宏听著朱翊钧继续说著,知道皇帝心意已决,甚至是早有谋划。
並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既然如此,皇爷,可借用官厂造船,如此还能省下一笔。而且新建船厂耗时日久,耽误时日。”
张宏提醒了一句。
他以为皇帝是因为要组建船队捞钱不好意思公器私用。
至於要造泰西船,张宏並不感到意外,满朝文武在经过总理夷务衙门这一件事情之后,都知道皇帝格外看重泰西。
泰西坚船利炮的说法也广为流传。
皇帝想要造好船,自然也可以理解。
“到时得到泰西图纸时,若船厂还没好,那自然可借用官厂造,但是船厂也要督办。”
朱翊钧见到张宏疑惑,並不想多说,只是意味深长地提点了一句:“得到泰西图纸时,若新建船厂还没完全建好,那自然可以借用官厂应急。但是,新建的船厂,依旧要全力督办!”
“日后,朝廷对舰船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如马车一般,此时建造船厂,日后可以盈利不少。”
当然,赚钱並不是朱翊钧看重的,多造船厂,提升大明每年建造船只的速度以及数量才是朱翊钧看重的。
这也算得上是製造业了。
只要不亏本,哪怕赚的少点,只要放在那,就能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和税收。
为大明的稳定做出一份贡献。
怎么看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