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方逢时重拾斗志,眼中精光闪烁,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却並未让他立刻告退。
他正看倭寇的事情,还准备开海,如何能让方逢时这位兵部尚书离开。
正好心中尚有疑虑,或可问询一二。
於是,他话锋一转,径直问道:“大司马,近来沿海倭情如何?朕欲与你商议一番。”
方逢时闻言一怔,未料到陛下会突然垂询此事,心中略感诧异,但还是迅速整理思绪,恭谨答道:“回陛下,近年倭寇袭扰,较之嘉靖朝时,已大为收敛,然其势未绝。”
“我朝海疆万里,东南沿海尤为財赋重地,海防之事,实不可有丝毫鬆懈。稍有疏忽,便恐沿海糜烂,百姓遭殃。”
朱翊钧闻言点头,认同其慎重,隨即直奔主题:“既如此,大司马以为,如今重开海禁,广通商贸,是否可行?”
“开海?”方逢时眉头微蹙。
此事干係重大。
沿海安寧,乃建立在严厉海禁之上,一旦开关,商船往来,鱼龙混杂,变数极多。
若有海贼偽作商贾,潜入腹地,內外勾结,为祸地方,其责难当。
他心中犹豫,但见皇帝目光炯炯,似有期待,便不敢將话说死,斟酌著道:“自隆庆年间,於海澄县月港设关通商以来,市舶之利日增,地方倒也尚算安靖。
以此观之,严加管控之下,开海。。。。。或是可行。”
事实上方逢时的话都算是留有余地了,海澄县何止是关税增多。
开海数年,海澄县境內便已经无限繁华,楼宇林立。
现在的海澄县號称闽南第一城。
福建小南京。
故而方逢时並没有特別困惑皇帝开海的想法,事实上大明各地官员有不少眼红海澄县开海之后的好处,一直有人上奏请求开海。
以此来发展地方经济。
朱翊钧听出方逢时话中保留之意,略感失望,但对方並未全然否定,已算不错。
他不再迂迴,直接道:“朕意,欲在。。。。。”他略一停顿,略微思索,一字一句地说道:“广州,新安(香港),厦门,福州,上海,苏州,杭州,寧波,威海卫,登州,海州,增设市舶,准许通商。”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方逢时听得心头剧震,脸色都变了。
他原以为陛下只是想在月港之外,再增开一两处口岸,却万万没想到,陛下竟有如此石破天惊之举。
除去新安、威海卫等地尚可不论,寧波、杭州、苏州。。。。。无一不是沿海之重镇,人口稠密,財货辐輳之地。
“一处月港尚需小心翼翼,如今竟要同时开放如此之多紧要口岸,倘若海防稍有不慎,倭寇或海贼趁隙而入,其祸何堪设想?!这个责任,莫说他一个兵部尚书,便是如今的宰相张居正,怕也承担不起!“
方逢时只觉额头冷汗涔涔而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心中倍感为难。
他强压下立刻反驳的衝动,斟酌著词句,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
“陛下。。。。苏州、杭州乃国朝东南財赋、人文之重镇,牵一髮而动全身。开海事关重大,若骤然將此二地列入,恐消息。。。。。一旦为外朝所知,必將引致朝野震动,非议蜂起,届时阻力之大,怕是难以估量,反而不美。”
朱翊钧一直观察著方逢时的脸色,见他果然面露难色,嘴角微微一嘆,略感失望,“果然,不出所料。”他心里暗道,“果然,一开始不能太激进。不过没事,大家都是懂中庸之道的。”
先拋个大出去,让他们紧张一下,后面的小要求才好谈。
他当然知道苏杭这种地方的敏感性,张居正都知道新政要先在福建试点,他这个开了上帝视角的穿越者怎么会不懂?
隆庆年间海澄县的试点卓有成效,自己完全可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嗯,方爱卿所虑极是。”朱翊钧適时地点点头,语气变得温和,“开海通商,利国利民,但也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朕也並非要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