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启用海瑞
朱翊钧的这想法可不是为了忽悠张居正而特意编出来的。
这种情况在后世的非常常见。
这在西方国家当中非常明显。
兔子的快递、外卖之所以被人一直夸,盛讚,那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其他国家真做不到。
它们可不是一直做不到,事实上它们也有做到的时候。
如柏林空运,海湾战爭等等事件中,他们的运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但这种调度能力隨著承平日久,已经开始削弱了。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改变。
这些工作不是有人就能干的。
物流也是需要人才的。
物资的分配也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去调控的。
一条鞭法让民夫数量减少,这就削弱了大明的运输能力。
大明对北方的物资运输量將会减少。
灾害期、战爭期间的运输量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多。
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大明的战爭潜力。
这是很要命的事情。
不是一些钱就可以弥补的。
现在遣散了民夫,过几年再想要恢復,那就难了。
因为人家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朝廷再让人家去当民夫,人家未必愿意。
而且大规模的放弃工作,对当地的產业也是一种衝击,会让当地开始动乱的。
一条鞭法所谓的对百姓好完全是一个偽命题。
百姓是不用理会官吏,但是,百姓要面对商人了。
官吏剥削和商人剥削谁更温和,这还真不好说,
因为官吏收税已经持续二百多年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潜规则。
老百姓也適应了这样的规则,甚至他们对此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有著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
面对官吏收税,该怎么说话,出了问题该找谁求情,怎么少缴税,没钱该怎么办,甚至谁更好说话,怎么贿赂官吏让其更改田册。
这些,大概都有个思路。
可如果面对商人,那这个该怎么操作?
別说普通老百姓了,朱翊钧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麦子不会因为银价高就早早成熟,也不会因为银价低而选择不成熟。
税收缴纳的时间是固定的,朝廷不可能看到市价高就不收税。
这种政策在削弱大明的潜力。
朱翊钧当然不会同意。
他穿越大明也算是有段时间了,掌握了披红权,也有了亲信。
他虽然一直赞同改革,但是想法全在海外扩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