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补补,但是绝不能废除,
“歷观载籍,军制维护最好的就是汉和大明两朝了。”
“其他朝代的军制运行一半就开始名存实亡了。”
“大明的卫所战斗力相比国初锐减,但是结合营兵制度,也算是有了新用处。”
朱翊钧感慨,卫所战斗力下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大明在国初打的就是总体战。
大多数军队本就不是什么常备军队能种地,能训练的军队才是朱元璋所需要的。
这是参考了府兵制,大明的卫所制度就是府兵制的变种,但是奇怪的是没人喷府兵制,但是一堆人喷卫所。
大家都是种地练兵。
很非常奇怪。
朱翊钧將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孙德秀。
“此为汉制,却又比汉制仁厚,阁老们应当不会反对。”
孙德秀立刻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朱翊钧的想法不算很超前,这种制度早在秦汉就有了。
只不过那会儿的军制不是像朱翊钧这样,当几年兵就可以回家。
正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那会儿当兵是真要当一辈子的。
不过这种制度在这片土地上算是很常见,但是在西方算是很超前的制度了。
这其实几乎相当於一二战的徵兵制了。
秦汉的军事制度说句军国一点都不为过。
那与其说是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大军营。
因此对於基层的控制力度还是格外强大的。
不过经济活力就不太行了。
算是有得有失。
“嗯,告诉先生,就说此制度只是补充缺额,並非要大举徵兵。”
“军营艰苦,朝廷可给这些人酌情发放衣服、粮食,至於军餉可以少点。”
朱翊钧的话让孙德秀有些绷不住,打算开口劝諫,但下一刻就闭上嘴了,因为皇帝又说话了。
“念及这些人也算是为朝廷出力,可以给予优待,日后科举、选官可以酌情加一等,
优先录用。”
“陛下圣明。”
孙德秀挤出笑容,他几乎已经可以想到一些举人、秀才去挤破脑袋报名入伍了。
要知道科举三年才一次。
入伍也不过两三年。
与其寒窗苦读十多年,不如入伍几年,再苦读几年。
而且入伍之后又不是不能看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