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部分人还是比较少的,真正让后世一些人认为倭寇以中国人为主的则是一些断章取义的史料。
如明实录: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还有什么明史,说什么真倭不过十之二三。
这些记录都是真的,但是都是一些断章取义,譁眾取宠的把戏。
这些史料都是有前后文的,不是倭寇里面都是大明人,所以导致倭寇中真倭很少。
而是倭寇入侵之后,大明內部的贼寇、叛乱分子、黑帮等势力趁机作乱,这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中倭寇之患不过十之一二,大多数坏事都是这些贼寇乾的。
这些史料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申时行担忧的也是这个。
或者说,大明很多的士大夫担心的也是这个。
这些人不是什么好鸟,甚至有的自愿当倭寇的內应,和倭寇联繫,帮助里应外合的攻城。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贼寇会帮日本人,和日本人勾结。
是不是大明太坏了,欺压百姓之类的。
这种事情不用想太复杂,就是单纯的坏,单纯的蠢,单纯的唯利是图罢了。
如果套用阶级敘事,那就把自己装里面了。
因为这里面的叛逆成分非常复杂,有杀人犯、有土匪、有盗贼、有黑社会、甚至有大明的一些胥吏、军官等。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古代造反和现代人想的不一样。
水滸传里面好汉们劝没有落草的人上梁山前,很多人都拒绝了。
人家说的很清楚,我须是一个清白的汉子,如何自己给玷污了。
甚至还有人说自己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
在古代,落草为寇不是反朝廷那么简单,这里面还包含叛国。
大明的贼寇和非洲人、欧洲人、日本人,在明廷的法律中其实是一回事。
都属於不服王化的败类。
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犯罪分子。
这种属於敌人。
这和现代不同,现代的罪犯是不存在落草为寇的说法的。
他们可以组织犯罪,但是不可能犯罪之后投奔谁。
如武松,武松的事情说穿了就是哥哥被戴绿帽引发的谋杀。
这种事情现代也有,甚至很多的激情杀人大多数都是情杀。
但是现在的人情杀之后要么自首,要么自杀,要么跑。
绝不会有投奔梁山的选项。
这在现代人眼中属於刑事案件,谈不上什么吃人、压迫。
但是武松就因此而上梁山了。
很多梁山好汉的杀人背上命案就是激情杀人。
说到底属於刑事案件,但到最后就变成造反了。
这就是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现代被传销、被骗、或者犯罪什么的,就是单纯的刑事案件,很少升级。
但是在大明这个时代则不同。
抗水、漏税、行窃、诈骗等等一些现代常见的犯罪,一个闹不好就让罪犯变成逆贼或者让受害者变成逆贼。
一个人一旦犯罪,有很多选项可以选择。
一个闹不好就从单纯的激情杀人变成了所谓的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