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此时。
尽管他想叫舅舅回去,但是表面的皇后姿态还是要做的,所以用眼神催促她开口。
明璇在心底暗自翻白眼。
“……好。”
明慕叹了口气,脸上的笑依旧是温和的:“阿璇冷不冷?”
明璇摇摇头:“我不冷的。”
明慕快速地摸了一下明璇的手,温度正常,反而他的手要冷一点。
“舅舅怎么这么冷?”明璇拧起了眉,“下次我来就好了。”
这句话她每年都要说一次,但是每次舅舅只是笑笑,不说话。
这次一反常态地点了头,道:“好,明年开始,便由你来吧。”
“舅舅?”
明璇这次真的诧异了。
她亦步亦趋地跟在明慕身后,心里倒是默默回忆。八岁的时候,舅舅已经让她观政了,今年以来,更是让她独自上手过。
舅舅以前可没这么着急过……仿佛迫不及待放手。
这个念头只在明璇心头划过,似乎有一点不对劲,但很快忽略了。
这世上的确有太上皇的说法,但那都是多大岁数了?她还是安心地当太子吧。
明璇是绝对不愿意相信舅舅会提前离开的。
一行人来去极为低调,回到马车上,很快就启程,回了宫中。
马车的铃铛发出叮铃铃的脆响。
明慕有些疲倦地靠在任君澜的怀中,回去的路上,明璇是和他们分开的,上了两辆马车。
任君澜没有说话,只是握着明慕的手,轻轻地搓揉,试图给他一点温暖。
“小囝,我们明年去南方好不好?”
他近些年的话越来越少,难得开口,说的却是这一件。
明璇长得太慢,感觉过了一辈子,她才长了那么一点点。
“或许可以。”
明慕盘算了一下近日的事情。
三年以来,于内,主要负责追击金圣教,以及巩固过往的改革成果。之前他急于求成,以至于引发……惨案。
这几年他谨慎了很多,只缓慢地巩固先前的成果,效果倒是不错。
于外,倒是很顺利地和东瀛谈下了条件。面对盛朝的巨船和火炮,以及训练有素的士兵,对方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只能听从任何条件,乖乖地开采银矿,并将银子装在船上,送往盛朝。
由于之前沿海官员的前车之鉴,敢伸手的人很少,这笔钱每年都能顺利地送到国库,最后封箱。这些年以来,凭借这手,国库终于丰裕了不少,并且帝王的内库银两宝物,也在与日俱增。
具体的账都在任君澜心里算着,他记性好,什么事都清楚。
宫内实际上的人也不多,除却女官内侍,就是未成年世子们和明慕他们。成年的世子基本都被派遣了活,一年到头奔波在外,并根据工作成果,决定下一年的俸禄和待遇。
因为都是“自家人”,明慕用起来堪称心狠手辣,完全不心软。而世子们为了下一年的待遇,基本痛并快乐着。
他们不能科举,不能考武学,就算是宗室又如何?和陛下的血缘关系早就隔了十万八千里,又没有封地。若不听陛下的话好好干活,一代代下来,也就泯然于众人了。
而远征西洋的船队,前些日子才出发。
这效率已经很不错了。太祖下西洋时,宝船不过六十多,船队的大小船只,总和起来是两百多艘,今次几乎翻了一倍。宝船数量相当,小型船只数量多些。
由于先年间的造船技法失传,但是研究西洋人的船只,倒是找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技巧,几年下来,足以钻研透彻,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