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的话,不得不让赵国志重新思考。
毕竟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之前赵国志对于顾晨的这次实验,也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所有的直接线索都无法找到。
但是在事发当天,浴室却在整改装修,并且巧合的将排气管对准了下水道,在装修改造的两天里,将锅炉房里烧煤产生的气体都排进了下水道。
这种巧合,在案发地点是非常关键的。
而且能一次性产生巨量的一氧化碳,也只有像浴室锅炉房这种地方。
赵国志左思右想,还是同意道:“行,你的这个建议,我会跟秦局沟通一下,但是,这可能需要时间。”
“还有就是,这些天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如果天气合适,上面也同意,那么转移群众的工作,需要高效完成,同时还要给小区群众说明问题,寻求他们的理解。
“明白,给您添麻烦了。”见赵国志已经同意,顾晨也是道了声谢。
随后两人简单沟通了几句后,双双挂断电话。
而此时此刻,何俊超也查询到了具体天气,抬头看向顾晨道:“顾晨,两天后,我们这里会下一场大雨,当然,可能是从下午开始。”
“如果要模拟案发当天的天气,我觉得第三天比较符合,当然,我也不是很确定。”
“先做好预案。”顾晨说。
“行,我会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但是你得让赵局搞定市局。”何俊超说。
“这个我相信,赵局应该是可以搞定的。”顾晨也是对赵国志非常有信心。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赵国志也是积极的与上级沟通,并且反复说明问题。
秦刚当然是大力支持,毕竟这三名死者的死因如果查不出来,那必然会对警队的声誉造成影响。
而市里的领导,自然会有一些意见。
毕竟需要再次大规模的转移群众,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搞定的。
而且有了第一次,当地居民或许能够理解,可如果再进行第二次,势必会让有些居民产生排斥的情绪。
而天气这种因素是很难确定的,稍纵即逝。
如果不能把握好,或者有些居民不同意,都会给调查实验带来很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如果这次实验还不能成功,那直接就是把警队的名誉按在地上摩擦。
这样一来,市局和市领导那边,都会面临舆论的压力,这对于领导们来说,的确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可原本顾晨以为这是一场领导间争论很久的问题,却在第二天的下午晚些时候,得到了最终的通知。
赵国志来到办公室,也是深呼一口气,给大家打气道:
“大家也不用这么气馁吧?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市局,市领导已经同意我们的再次实验的方案。”
“赵局,您是说,上面同意了?”卢薇薇一听,也是喜出望外。
“嗯,同意了。”赵国志默默点头,也是不由分说道:
“这还是要归功于顾晨的名气,如果没有顾晨的要求,想必市局,市领导他也不会答应的那么爽快。”
“毕竟大家对顾晨的工作能力还是比较看好的,所以当顾晨坚决提出要二次实验的时候,市里的领导也很快讨论出了具体结果。”
“虽然有小部分领导对此保留意见,但是大部分领导还是表示理解的。”
“毕竟这个问题,迟早是需要解决的,尽快解决,比拖着不解决要好。”
“早解决,这个舆论压力也能转化为动力,也能转化为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怎么说,这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顿了顿,赵国志平复下心情又道:“只不过,我们第二次发动群众转移,的确需要再做一次工作。”
“有不愿意撤离的,有排斥情绪的,这都可以理解,但就算是再难啃的骨头,我们也得把它啃下来。
“那是一定的,我一定会亲自去小区里,跟大家赔个不是,然后让大家理解我的工作。”顾晨也是主动表态。
赵国志默默点头:“很好,但是这次的工作,估计会很难做。”
“这样吧,我跟社区主任打个电话,让他派出社区里的优秀志愿者,让那些网格工作人员多在群里宣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