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山皱眉道:“是否需要趁胜追击?”
赵立宽沉吟片刻,缓缓摇头:“如今我军亦有伤亡,不宜轻举妄动。况且……”他顿了顿,语气低沉,“真正的战场,不在边关,而在朝堂。”
王铁山一怔,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跑上城墙,抱拳道:“启禀大人,京城急报!”
赵立宽转身接过密信,拆开细看,脸色逐渐凝重。
信中写道:“陛下近日频繁召见孔炉、江长生,商议削减禁军编制之事。太子亦频频接触旧臣,似有异动。皇后遣吴仙衣入宫密谈,疑与将军有关。请早作筹谋。”
赵立宽将信纸缓缓收起,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看来,朝堂上的博弈,已经开始了。”他低声自语。
王铁山忍不住问道:“大人,您打算如何应对?”
赵立宽望向远方,声音平静却坚定:“守住玉门关,便是最好的回应。”
王铁山沉默片刻,郑重拱手:“末将愿誓死追随大人!”
赵立宽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一丝笑意:“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惧风雨。”
夜风吹过,旌旗猎猎作响。赵立宽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局势已然愈发紧张。
皇帝近来频频召见兵部尚书孔炉与户部尚书江长生,二人皆是老臣,素来不喜赵立宽骤然崛起。他们在朝堂之上屡次进言,建议削减禁军规模,以防权臣坐大。
太子亦在暗中动作,试图拉拢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以对抗赵立宽的影响力。而皇后则通过吴仙衣,不断向赵立宽传递讯息,希望他能尽快回京,稳住局面。
吴相公依旧保持沉默,既不支持太子,也不反对赵立宽,只在关键时刻出面调和,维持朝局平衡。
然而,这一切的变化,赵立宽并未完全掌握。他虽知京城局势微妙,却无法轻易抽身返回。西北战事未平,他是唯一能够镇守边关的人选。
“若我离开,恐怕敌人便会趁虚而入。”他在心中默默思索,“可若我不归,京城的争斗,又该如何收场?”
这一夜,他独自坐在营帐之中,提笔写下一封奏章,请求朝廷派遣援军,并建议加强西北防务。同时,他也写了一封密信,命心腹快马加鞭送入京城,交予吴仙衣手中。
信中只有八个字:“静观其变,切勿轻动。”
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边关继续坚守,直到时机成熟,才能真正掌控全局。
数日后,京城传来新的消息??皇帝终于下旨,命赵立宽之弟赵立忠接掌殿前司副职,协助管理禁军事务。此举虽未削弱赵立宽的权力,却也意味着朝廷对其家族的信任进一步加深。
与此同时,太子与老臣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朝堂之上剑拔弩张,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赵立宽得知此事后,神色不变,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棋已落下,只待结局。”
他明白,自己的命运早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与整个大乾王朝紧紧相连。
前方是黄沙漫天的战场,身后是风云变幻的朝堂。而他,必须同时面对两场战争。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光璀璨,仿佛映照着他未来的道路。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任何人动摇这座江山。”他低声喃喃。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