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让我看看你怎么还没回来,都过了饭点了,等会儿菜都凉了。”
“菜凉了你就多吃几口,省的浪费了,日报社哪有那么好的伙食?”
许朝家里算是这年头的小康,俩长辈加起来差不多收入百元,偶尔想过个嘴癮很简单,但大伙都很珍惜食物,物资匱乏嘛,有的东西也不是手头有俩钱就能买到。
许朝拎著一小包裹的稿纸和文具往家里走,许佳佳跟在他后面,咬了咬嘴唇,好像有什么要说似的,但最终没鼓起勇气,三步並作两步跟了上去:
“妈今天做的鱼可肥了,说是曲艺交流协会几位老领导聊发少年狂,外出採风时下河抓来的呢……”
当天,杨雨萍同志给许朝置办了一套中山装,老bj红都牌儿的,一整套下来70元,如果是定製的服装或者用料高档的则更贵,这类大部分要突破百元了。
许朝暗暗咋舌,感嘆这年头的中山装真是不一般。
咱杨雨萍同志却满面笑意,眼角的皱纹都和苞似的绽开了,逢熟人就论京城,真是把多少年积压的不痛快都给吐了。
除此之外,什么金陵土特產一概没有,咱妈最后塞了十块钱到我兜里——许朝后来在一次採访里如是说。
他拿到十块钱的时候想起一个词儿,叫养儿得穷养。
临行前一天,他收到了《武林》编辑部的回信,邮差小哥前脚刚敲门,后脚林芳冰踩著女士皮鞋,噔噔噔地小跑进大院。
“许朝,杨老师在不在?”
许朝拿了信件,和邮差同志热切地握了握手,转头对林芳冰说:“不在,有事和我说,我替你转达给她老人家。”
“我收到了虞老师的来信,她想邀请我参与一个叫《白菜园和神庙的故事》的剧组,我得问问杨老师的意见。”
林芳冰眼尖,说话时故意凑近了许朝,喵了眼他手上拿著的信:“《武林》编辑部,喔!是你上次投搞的那家杂誌吧?快看看写了什么。”
信件內容很短,一两眼就能扫完。
“许朝同志:非常高兴收到您的投稿,我是《武林》的编辑金童,经过社里研究,决定录用您的投稿小说《括苍山恩仇记》,登载稿酬標准为每千字8元,如有疑惑、探討的想法,欢迎隨时来信交流。”
许朝大有一种胸有成竹之感,林芳冰表现得比他这个当事人还要兴高采烈。
只不过金童这个名字他挺眼熟,但一时间想不太起来了。
金童,就是后来《玉娇龙》的作者,是个笔名。
实则金同志刚刚收到许朝的《括苍山恩仇记》时,完全不似信件里那么从容镇静。
他高兴极了,两三天反反覆覆读了好几遍,认为这本小说很不一般。
怎么不一般呢?它和金庸的风格不太像,也和梁羽生不同,倒是有点儿古龙的感觉。
风格还是其次,最要紧的是,它和传统武侠不太一样,很有传闻逸事例如《儒林外史》的部分影子,而且读起来很方便,完全没有现在那种咬文嚼字的风气。
这当然得归功於许朝的改造。
原著虽然故事性不错,但写的实在太细,不利於一般老百姓阅读,拢共五百大章的篇幅,放在起点都会被说是水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