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准和拍摄的过程中,望远镜的帧会在每次曝光后轻微移动,以抵消宇宙射线撞击和其他问题的破坏效果。
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通过抵消机制,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不好的像素,它就会被来自好的像素的信息填充。
经过多重曝光后,这些单独的图像就可以对齐并组合成一张更清晰的照片了。
面前的这张参宿四的照片,就是通过中波段的红外光拍摄仪器完成的。
从图片上来看,参宿四位居于图片的正中央,是一颗黄色的明亮恒星,看起来就像是打在黑色的盘子中的一颗鸡蛋,明亮的黄红色区域呈现出椭圆形。
或许是拍摄的时候它正在进行一场猛烈的恒星活动,以至于左边的核心区域略微有小部分的突出。
就像是你用筷子扒拉了一下碗中的蛋黄,却没有将那层薄膜戳破一样,有些变形,但整体依旧是个圆形。
这或许是一场猛烈外层物质抛射,导致表面出现明显的凸出,也或许是一场类似于太阳表面的耀斑活动。
即恒星表面局部区域突然有大规模的能量释放过程,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导致这部分区域会猛烈的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
不过相对比太阳来说,晚年的参宿四活动可要剧烈太多了。
2019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它进行了一场超大规模的‘爆炸’。
一场恒星膨胀导致的大规模抛射活动导致参宿四的表面被炸掉了一大块,释放出来的表面质量抛射规模却是太阳日冕活动的4,000亿倍。
这也导致它突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亮度肉眼可见地暴跌30%,从原本的‘红灯泡’变成了‘红蜡烛’。
这场猛烈的活动,正好在徐川完成‘参宿四是一个双星系统,氢包层内拥有一颗伴生恒星’研究工作后不久。
当时的整个天文学界都被它吓了一跳,大家都以为它要进行超新星爆发了。以至于全球天文台的望远镜跟被捅了马蜂窝似的转向它,观察它。
而哈勃望远镜传回的照片让所有人脊背发凉:这颗恒星的表面裂开了一个巨大的暗斑,失去了足有200个地球并排那么宽海量物质,周围裹着新喷出的尘埃云,活像人咳嗽时吐出的黑痰。
但后面的时间证明,这场放到太阳上足够彻底毁灭太阳的猛烈抛射,并没有对这个大家伙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它内部的物质很快就填充好了这个巨大的缺口,并重新修复了光球层,亮度也重新恢复了正常。
以至于天文学界最终‘白高兴’了一场。
不过受徐川此前的研究,证明了参宿四是一个双星系统,以及参宿四本身就处于晚年的影响,目前天文学界对这颗超大质量的红超巨星的关注可谓是相当的密切。
而对于这颗晚年恒星,徐川的兴趣也不小。
毕竟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进行超新星爆发,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绝对是一场学术界的盛宴。
翻阅了几张外太空望远镜拍摄回来的照片后,他饶有兴趣的开口道:“常老你这边有没有这几张图片对应的miri数据?”
“有,怎么了?”
常华祥院士点点头,应了一声后看了过来。
从对方的手中接过了遥控笔,徐川翻看了一下照片,指着上面的两张图片开口道:“这几张照片拍摄的时间仅仅间隔了28个小时,但第二张照片的亮度似乎比第一张要更高一点吗?”
“有吗?”
常华祥仔细的看了看,端量了好一会后轻轻的摇摇头,道:“我看不太出来,可能是眼睛不太好使了吧。”
徐川:“看看的miri数据就知道了,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的样子。”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问道:“这些参宿四的观测数据没人分析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