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蜀汉之庄稼汉百度文学 > 第746章 东西(第1页)

第746章 东西(第1页)

“叔母,这要是换了别人,换了别的地方,这般做肯定是不行的。”张星忆挪了个椅子坐到榻前,“但护羌校尉府不一样。那个,呃,冯家阿兄也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了?”黄月英目光灼灼,问向张星忆。“因为护羌校尉是冯家阿兄啊!”张星忆理所当然地说道:“这陇右不管是胡人部族也好,地方大族也罢,甚至从蜀地过来的世家,都只认两个人。”张星忆竖起一根指头,“一个是丞相,这个自不必说。”然后再竖起第二根指头,“还有一个,就是冯家阿兄。”“当初刚平定陇右时,陇右的大族为了表示归附之心,还曾想送歌伎美妾到府上呢。”张星忆说到这里,一脸的正气,“只是冯家阿兄为人不好美色,所以这才严词拒绝了。”“然大汉如今的护羌校尉府与以往大不相同,并非单单是看护胡人那么简单。”“前面所说到的那些人,光是一个划分草场,就不知关系到多少人的利益。”部族有自己的固定草场。蜀中大族跑来平襄开工坊,给草场出钱出粮,那肯定不是因为钱粮太多没地方花。作为地头蛇,陇右本地大族自然也不可能光看着别人跑到自己的地盘吃肉。目前参与最成功的,一个是天水四姓之一的姜家,一个是陇右李家。姜家把姜维这个凉州上士放出来,虽然有一定的赌博成份。但更多的,是姜家觉得大汉北伐希望很大。毕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大汉大军刚出祁山,陇右各地诸县就纷纷叛魏归汉,局势一片大好。所以这个赌博的风险并不算太高。事后证明,姜家这一把确实赌赢了。“只是眼下护羌校尉府的所治之事,前人从未有过,莫说是羌胡,就算是世家大族,心中亦是无甚章程。”“换了他人,像这般借着由头大肆迎客收礼,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冯家阿兄不一样,毕竟以他的名声……”张星忆一提起冯永的名声,不说是黄月英,就连倚着榻的关姬都眼神古怪地看过来。张星忆察觉两人的眼神,连忙辩解道,“我是说冯家阿兄敛财的名声,不是其他的名声……”得,越描越黑!“哎呀,反正我的意思就是说,冯家阿兄不比他人,此次表面上是大肆收礼,实则是在安众人之心罢了。”黄月英脸上的神色越发地古怪起来:“总觉得你的话怪怪的。这般大肆收礼,还收出个好事出来?”看到张星忆还要说,黄月英摆了摆手,“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冯明文行事确实不同他人。别的官吏说要收钱,那十有八九是贪财。但冯明文说要收钱,谁也不会说他是贪财。”“毕竟是大汉最有名的散财郎君嘛,不知多少人指着能给他送钱呢!”张星忆嘻嘻一笑,“叔母这话说得透彻。”如今护羌校尉府所治之地,诸事颇不同往常。这几年来,这毛料票子,当真是可以做硬通货,和五铢钱差不多。南乡和南郑产出来的各种毛料,紧俏得很。这年头也不知怎么回事,冬日里一年比一年冷,更别说北方之地。去年大汉打下了陇右,光是为了给陇右的驻军供应毛衣毛毯之类,南乡和南郑出产的毛料就断了货。整整一个冬日,锦城的市面上,别说是上等毛料,就连普通货色都看不到。倒是南郑那边,因为工艺不过关,有一批下等货,也被护羌校尉府采购了去。然后护羌校尉府手里,又多了一份赊欠契约——债务人是胡人部族。再别说有路子拿到毛料,卖往东吴、曹魏两地。曹魏花了好几倍的价钱,好不容易攒了一批毛料,直接就给关中的精兵用了,连洛阳中军都没能用上。这些事情,不提是手里有毛纺工坊名额的人家,就是没有名额的,眼珠子都是红的。护羌校尉府一经提出草场扶贫承包制度,只要有能力的,哪一个不是抢着要?陇右的羌胡就有些发蒙:以前都是汉人抢我们的东西,现在反倒是抢着给我们送东西?于是脑子灵醒些的部族头领,就想尽法子打听消息:这事到底靠不靠谱?护羌校尉府出去的官吏们,对着前来打探消息的部族头领,一脸的不屑。你们怕什么?他们给,你们就要!这事乃是冯郎君为了改善陇右羌胡兄弟的生活,这才想出的法子。你们不信别人,难道还不信冯郎君?只要你们愿意当大汉的子民,按护羌校尉府的规矩缴纳赋税,这一切就都是真的。部族的君长们一头雾水的来,又一头雾水地回去。族里的人问道:“汉人为什么要帮我们?”“因为这是冯郎君定下的规矩,只要我们好好当大汉的子民,他们就会帮我们过上好日子。”“他们送我们粮食,以后要加倍还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不用还,只要按冯郎君的吩咐,把羊毛和一部分牛羊马匹交上去抵债就行。”“要交很多吗?”“不多,不用一下子还完,每年还一点,会留下足够的牲畜,过冬的时候还会有足够吃的粮食。”想起去年冬日的时候大汉借给自己的粮食,族人都是点头:“大汉好哇,冯郎君真是我们的大恩人!”“所以我们还是安心当大汉的子民。”“对!”……安心当大汉的子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地,这种基本是在平襄城的南边,还有北边与祖厉交界之地的肥沃之地。一种是在护羌校尉府划好的草场放牛放羊牧马,这种就都是在平襄城的北边了。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说是陇右地广,蜀中又不缺粮,去年的粮食不就都是从蜀中运过来的?所以建议把平襄南边也划成草场。然后就被冯君侯直接抽了一顿,大骂其鼠目寸光。老子当年还亲自求了丞相,让丞相把南乡旁边的成固县划出来,专门给南乡供应粮食,你以为我是吃饱了撑的?然后又说了一通别人听不懂的话。什么第一产业才是根本,什么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一切都是沙滩建筑云云。听不懂归听不懂,但冯君侯重视农耕,这是肯定的。要不然许家二娘子也不会因为懂得耕作,所以现在也算是熬出了头。手底下有一大批专门指导护羌校尉府汉下耕种之事的人员。护羌校尉府治下这些古里古怪的事情,有些就连张星忆都不是看得很明白。更别说那些外人。既然没办法向他们解释,那就不用解释了,直接用行动表达。你们看,我连礼都收了,你们还怕什么?我总不能把冯郎君这块金字招牌给砸了吧?黄月英听明白了张星忆的意思,看向关姬,开口问道:“那冯明文,知道这事?”“信使才刚刚派出去,还没到金城呢!”关姬回答。黄月英的目光在关姬和张星忆两人之间来回扫视,“他就这么放心,把这府上的事全部交给你们?”“任由你们拿他的名声……嗯,这个,”黄月英突然想起,这家伙的名声,似乎不咋样?张星忆笑嘻嘻地说道:“他可是亲口说过呢,巾帼不让须眉,女子能顶半边天。”看着张星忆的笑容,黄月英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冯明文对女子的这等看法和做法,在世人看来,虽是有些过于骇俗。但对三娘四娘这等心高志傲的女子,却是如同蜜糖一般,让人欲罢不能。建兴七年八月,大汉将军魏延与冯永各自领军破榆中金城,又渡河据令居城,以迫凉州武威郡。曹魏凉州刺史徐邈慌忙令西平郡守将鹿磐领军回防,弃守西平。与此同时,魏延分兵领万人西渡大河,沿湟水北上。湟水各城,破羌,安夷等,无力抵抗,望风而降。汉军直达西平郡郡治西都,正式宣告西平郡再次成为大汉治下。西边捷报连传,而被派去东吴的大汉卫尉陈震,虽然背负着与东吴联盟的任务。但在东吴的朝廷上,却是大肆称赞大汉仁德,以此隐晦地表达对孙权称帝的不满。陈震言辞犀利,加之又是延存汉祚,谓之正统。东吴孙权才刚刚称帝不久,说到底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更重要的是,孙权在称帝诏书里,说的是大汉已经不存在,没办法挽救了,他心里是很“悲痛”: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然后又强调天下的规矩是被曹氏父子破坏,他只是不得不当这个皇帝: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先踩了大汉,再踩曹魏,然后才说自己是顺应天命当皇帝。曹魏自不必说,只是这些话,却是不肯承认西边的盟友季汉乃是汉室。陈震出使东吴,环视东吴君臣,言:“吾以大汉卫尉出使吴国,岂曰汉家无存耶?东吴君臣默不能对。孙权心里发虚,下意识地看向下方的最前头,却发现张昭已经不在座位上了。想起自己当上皇帝的第一天,意满志得之下,逼得自己那位老师伏地流汗。最后不得不以年老体病为由,归还官位及所统领之军。虽然得封了个辅吴将军的荣耀头衔,但实际上却没有一点实权。再加之张昭每次朝见,皆是辞严气盛,义形于色。屡屡直言进谏冒犯旨意,为了省心,孙权直接下令让他不用再上朝。陈震令朝臣不能对,让孙权心里不由地有些后悔:假使张公在座,这汉使即便不被折其锋锐,气焰也会收敛,怎么可能像现在这般自夸?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陈震力挫东吴君臣,出了一口恶气,这才拿出大汉天子所赐文书,递与孙权,同时还有大汉丞相之信。蜀国派了使者过来庆贺自己即皇帝位,本来孙权觉得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没想到现在却是让自己憋屈了一回。他有些闷闷不乐地翻开大汉天子给的国书,刚看了一半,身子立马就坐直了。眼中一亮,嘴里竟是不由自主地咦了一声。孙权的异样,让底下的吴臣皆是有些奇怪:蜀主在上头说了什么,让陛下这般高兴?“好,好极!”孙权看完国书,脸上不知不觉堆起了笑容,方才的闷气竟是一扫而空。“汉天子欲与吾平分天下,吾岂能不应之?”原来这份国书上,写的是大汉欲与东吴正式盟誓,共灭曹贼,中分天下的内容。底下的吴国大臣听了,皆是看向陈震。妈的你明明是过来和我们盟约的,刚才居然暗讽我们?你这是几个意思?只听得上头的孙权又高兴地说道,“汉吴本就是联盟,其实何须在国书上多此一言。”陈震心里冷笑,暗道:东吴,鼠辈耳!若不是你们:()蜀汉之庄稼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