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赵德昭并没有闲着,翌日便重新上了朝会,赵匡胤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自是又嘉奖一番,而后命吏部同政事堂一起商议甘州、凉州的驻军和主官人员。
这两州的管理同南方各州还不同,甘州、凉州在河西,自古便是异族混居之地,回鹘人占了之后,城中最多的便是回鹘各部,此外也有党项人、沙州、西州、瓜州也有不少,汉人反而是更少的。
眼下回鹘被灭,但朝廷不会动回鹘的百姓,留在甘州、凉州的回鹘人、党项人是最担忧的,想着大宋朝廷会不会因为这场战事而将他们驱逐出城。
故,朝廷要选的主官,定要有一定治理异族人的经验才成。
说完此事,参政王祐禀报了一件事,这件事便是昨日赵德昭同赵匡胤提起的,关于今年气候异常之处。
王祐提起的,便是来自各州送往京师的奏本,其中不少便提到了今年入秋后气温比往年低了不少,也因此担忧会影响粮食的收成,以及明年的春耕。
气候异常对于农业影响而言尤其大,秋冷提前导致霜冻也提前,未成熟的作物直接会被冻死,叶片枯黄、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秋日如此冷,一旦降雪,积雪覆盖未成熟的农田,容易导致麦穗霉变。
粮食影响民生,更何况他们还得准备着同党项的战役。
王祐刚说完,司天监陈鄂出列附和道:“臣遵官家之令,夜观星象,见大火西流、虹藏不见,天狼星芒角刺星宿,实乃不祥之兆,预示寒潮将至。”
陈鄂这话刚说完,殿中窃窃私语之声便响了起来。
一方面,若寒潮提前降临,不止粮食、民生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事,朝廷刚在河西打了一张,立即便有天灾,若有心人蛊惑,民间怕是会有流言。
赵匡胤想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神情很是难看。
“为今之计,还是应当尽快预防之策,”薛居正开口,“臣看这天气,不久便会有雪,还是应当布召令,让农户将粮食提前收割,也好都被风雪败坏。”
“但是。。。”沈义伦蹙眉,面上满是担忧,“朝廷布的政令,百姓也不一定就能听的,提前收粮损耗过大,农户怕是不舍!”
“不错,”赵德昭抬头看向赵匡胤,“官家,臣以为,还得让农户心中安稳,才能同意将粮食都收了。”
“好在此前所说的常平仓、义仓也都筹建起来,不若这次,便先开仓,也好稳定民心。”沈义伦又道。
“可!”赵匡胤点头,转而又朝王祐道:“另,受灾严重之地,免赋税徭役,这件事,你们政事堂拟个奏本来提。”
薛居正立即颔应下,朝会结束后,散去的大臣们仍旧忧心忡忡,赵德昭则跟着薛居正直接回了政事堂去。
他还有些想法要同薛居正同几位参政聊一聊。
“民间有老话说:‘秋分露重,冬至袄破’,今冬怕是难过了啊。。。”薛居正长叹一声,手上捧着茶盏,却始终没有往口中去。
堂中其余几人也是面露忧心之色,赵德昭环顾一周,继而笑着道:“诸位先不要如此忧心,还在咱们应对得早,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吧,”说着,他示意小吏磨墨,“咱们就先定个名字,《防秋寒策》如何?今后若有同类事,也可直接拿来参考。”
“殿下说得极是,便先这么办!”薛居正、吕余庆、王祐等几人颔道。
有了赵德昭这话,事情的商议也顺畅起来,先便是常平仓、义仓如何保障民生了。
“常平减价粜陈粟,让百姓得以购贮薪碳,同时高价籴新粟,也好让行商将米粮运至寒区。”
“还得让百姓自己多贮存些防寒冻的粮食,萝卜、蔓青之余。。。”
“眼下甘州、凉州既然已经是我大宋的,布召令,将河西牛毛、太行山麻等,交由流民织夹毛麻布,以工代赈,壮丁日得褐一领,老弱日得碳十斤。。。”
“再者,命各窑减烧瓷器,若有不听令者,加征三成煤炭税,直到寒潮过后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