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长安风云
在武三思的推动下,今日朝会李显正式下诏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三日后,举办太子册封大典。
在册封大典上,太子李重俊着太子衮冕,授太子印玺,受朝臣谒拜。但在太庙祭天时,发生了一点意外,也不知何故,太子忽然全身奇痒无比,满面通红,能看出来太子已在极力忍耐,但最后还是忍耐不住,不停地用手骚挠,以至于太子威仪全无,最终只得草草结束了祭天仪式。
东宫。
李重俊喝了太医开的药,虚脱般地躺在床上,露在外面的头脸之上长满一片的红疹。太子妃杨氏拿着手帕在一旁抹眼泪。
“公主,附马,太子殿下身体不适,此刻正在休息”,门外传过来太监的说话声。
只听得一声脆响,门被踢开,一个太监捂着脸跪在门外,安乐公主和附马武崇训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安乐公主走进看了看李重俊,放肆的笑声在东宫里回荡,她指着李重俊的脸,对武崇训说:“驸马快来看看,这是刚才册封的太子吗,怕不是山中的野猪穿了太子的衣服在这里假扮的吧”。
“安乐公主,这里毕竟是东宫,请您注意些分寸”,杨妃怒道。
“啪”的一声,杨妃的头偏到一边,安乐公主甩了甩手。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在本公主面前大呼小叫,还真把自己当太子妃了”。
“你……”李重俊挣扎地坐了起来,将杨妃扯到自己身后。
安乐公主冷笑了一下:“我怎么了,难道本公主送太子哥哥的礼物你不喜欢?这蠓虫我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全送给你了。还是说下次给太子妃留点”?
“安乐,你不要太过分”!李重俊怒道。
安乐公主毫不在意:“本公主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别以为当了太子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也别忘了是因为谁你才能坐上这个位置。否则,本公主的礼物还多的是”,说完,和武崇训扬长而去。
“殿下”,杨妃看着李重俊如此受辱,拉着他愤怒不已。
李重俊将杨妃搂在怀里,拍着安抚。
陇西李氏房支众多,以丹阳房为首,与武阳房、姑藏房、敦煌房合称为陇西李氏定著四房。除此之外,另有安邑房、平凉房、绛郡房、仆射房等分支。陇西李氏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就出过三位皇帝,两位皇后。自唐建国起,每位李唐皇帝时期都出过宰相,如太宗时期宰相李靖、高宗时期宰相李义琰、武周时期更是出过李迥秀和李昭德两位宰相。
陇西李氏作为唐代七姓十家之首,高宗皇帝为了避免这些门阀士族势力继续膨胀,对七姓十家下了禁婚诏书。
在一路上,李老夫人给时雨讲了一些陇西李氏故事,时雨道:“这么说来,丹阳房还是皇亲?”
李老夫人笑了笑:“你这个丫头,外祖母讲了这么些,你到底听进去了多少,高祖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丹阳房自然是皇亲。”
李老夫人又给时雨讲了高祖李渊一脉与丹阳房的关系。什么曾祖、堂叔之类,最后说了句:“如此说来,你和邠王亦是远房表亲”。
张家人口简单,他祖父就她父亲一个儿子,也只有她这么一个孙女,相比张家来说,外祖李家可真是房支众多,子孙繁茂,她现在在担心自己带的那么点礼物不太够。
就在太子册封大典这天,李老夫人和时雨一行的马车到达了项城。项城位于中原腹地,是座古城,在西周初封国,被称为项子国,在隋朝改为项城,而陇西丹阳房就位于项城正北。因陇西李氏丹阳房在项城世代繁衍将近三百年,各房几乎占据了项城的一半。
路上只听还不觉得,直到进了项城,时雨看着马车进了“丹阳”二字的古朴门楼,在夕阳的映衬下泛着岁月沉淀的光辉。
穿过丹阳门楼,马车又行了半个时辰,才在一处大宅院前停了下来。
“到了,我们下去吧”。
铃兰先扶着时雨下了马车,又把李老夫人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