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扉想这也是母亲带着自己搬出家的原因之一吧。
杨匀泽随着内侍走下拱桥,站定打量整个庭院,随后也沿着河边朝着大殿方向走去。
此时,晨间杨匀泽与陈敬诚为了房小清在神武大街对峙之事已经传遍京城,大家都想看这个比陈敬诚还要纨绔的‘杨二猧’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平日在京城里时常被聚众取笑的‘杨二猧’就在眼前时,人们才发现他并不似平日想象中那般猥琐模样,这时人们又想起几年前他那骑马踏遍京城花的哥哥杨匀修。
二人颇有几分相像,如果说杨匀修身上是烈如骄阳的自信,那么此时的杨匀泽便更多的是沉稳与英气,并且现在他的身份是真真切切的朝廷正二品封疆大吏,京中官员中平日里爱嚼舌根的小郎君与娘子们此时都不敢上前招呼,甚至不敢谈论,默默注视着杨匀泽走近大殿。
人们开始怀疑今日的传闻是不是真有其事。
一路上很多官员上前招呼寒暄,杨匀泽一一还礼。
杨匀泽沿着河边走到唐弘礼所在几案,到唐弘礼身前躬身行礼。二人虽同是二品,但杨匀泽是晚辈,此礼也无不妥,唐弘礼起身还礼。
杨匀泽又转身向一旁户部尚书王傅行礼,王傅只是正三品,马上起身还礼道:“不敢当,杨将军有礼了。”王傅转身对身旁独女王嫣然道:“嫣然,快见过杨将军。”
王嫣然一身温柔素净的银杏色齐胸襦裙,起身端庄行礼。
杨匀泽恭谨回礼。
此时一人从对面翩翩走来,二十六七岁年纪,手中执着折扇,姿态风流儒雅,走到杨匀泽身旁行礼道:“在下康平梁卓秋,见过杨将军。”
杨匀泽高了梁卓秋一些,低眸看了眼梁卓秋,道:“原来是梁公子,听闻梁将军病了,可还安好。”
“家父还好,突发风疾,需要修养些时日。”梁卓秋道,说罢他转向唐弘礼和王傅行礼,道:“晚辈见过唐中书,王大人。”
杨匀泽走向对面,坐在林孟义左侧位置,再左则是梁卓秋与锦西节度使韩铭。
梁卓秋自有风流之名,此时摇着折扇,时而饮酒时而抬头望观望,韩铭是大皇子生母已故淑妃的长兄,刚过而立之年,一派憨厚模样,自顾自地吃酒。
临近大殿的几张宴台是两位皇子的位置,再一旁是神策军监军姚凤亦的位置,此时还空着。
神策军与羽卫府多年来共同戍卫京师,但如今神策军逐渐壮大,已经接替羽卫府戍卫宫城,羽卫府如今只负责京畿其他地区的守卫。由于此次羽卫府负责宴会的守卫,不时有将领来请示,此时林孟义正听着一名将领的禀报。
皇上带领皇后、皇子、妃嫔与几个心腹重臣先去拜祭五谷神,此时还未到。
宴会不知何时开始,唐柔吃茶吃得无聊,起身走到平日时常一起吃酒看戏的房小清身后,拍了拍房小清肩头,示意她跟随自己。
房小清是吏部侍郎房琯家中独女,从小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曾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才女,但是最近几年不知为何行事竟一改从前端庄态度,颇为恣意。如今在京城达官显贵家眷中,她很有放浪之名,但这业京世家子弟仍是趋之若鹜,想着如若抱得美人归便不愁官途坦荡。
唐柔父亲虽官至中书令,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近来这中书令已经近乎摆设,朝廷的许多决策已经不再经过中书省,如今圣上身边的红人是神策军监军姚凤亦,再加唐柔娘亲虽然掌管府中事物,但只是个侧室,唐柔也不算嫡女,所以在这京城唐柔地位自不如房小清。
房小清正无聊,父亲在平日相熟那些公子也不敢前来招呼,此时唐柔来叫她正得心意。她拉着唐柔到角落找了张没人宴台坐定,兴致勃勃道:“柔儿,你大娘和姊姊今日怎么来了,我都快把她们忘了。”
“谁知呢。”
“近几年都不见你姊姊,传闻说中书令嫡女相貌丑陋,无法见人,可今日得见怎是如此,刚还有人私下议论如何才能前去搭话。”
平日这种场合都是唐柔出风头,而今日唐扉的出席让她黯然失色,她心中愤恨又无可奈何,只得假意道:“她是很漂亮,但我觉得今日还是姊姊你更胜一筹。”
注:【1】唐崔钰《有赠》,原句:一眸春水照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