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报刊刊印成功
辽东的变动是全方面的。
戚继光的回京述职代表著前线战场的节奏开始產生变化。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明军杀得更狠了。
李成梁自小在边地长大,对於女真动起手来是决不手软的,
强令女真迁徙各地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
让明军摧毁女真的居住区,让骑兵分成好几队进行扫荡、捣毁巢穴什么的才是日常。
这种作战也没有什么风险,就算杀良冒功,查验起来也难,追究责任也难。
和很多人想像不同的是,战爭期间,虚报战功什么的,算是基本操作。
很多时候甚至都不是军队故意虚报战功的,而是很多的军情实在是难以辨別。
但是又不能不上报,或者战况紧急的时候,很多人紧张,也没办法仔细查验敌军有多少人,因此只能估计。
这些都是导致虚报战功的问题所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虚报战功並不多,虽然歷史记载挺多的,但是那也得看和谁比,和满清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人做过统计,申午战爭期间,清军虚报战功的战报数量比整个明朝的虚报加起来还要多:
可以说非常离谱。
至於杀良冒功之类的,其实也算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明朝的杀良冒功其实並不多。
只是弹劾的多,举报的多。
但是有举报並不代表真的杀良冒功了。
就好像举报別人贪污,別人不一定真的就贪污了。
也许是誹谤造谣呢。
是不是杀良冒功,还是需要看调查结果。
得益於明朝完善的文书制度,这让大明的程序非常的严谨,只要有杀良冒功的举报,
大明都会派出御史调查。
不仅是中央的御史调查,还有地方、军队等官员进行调查。
这是制度流程。
但是其他朝代就没有了。
比如汉唐,后世很多人都是觉得大明武德不如汉唐,其实就是汉唐的战功虚报太多。
汉唐的史料是很少的,没有什么官府遗留下来的办公文档,大多数的战绩什么的,都是二手资料。
或者后世朝代修订的盖棺定论的史书,这里面的数据都不知道是几手资料,可信度不见得很高。
因此汉唐的斩首就非常的浮夸了。
动輒数千、上万的首级。
那是很嚇人的事情。
和明朝的几十、数百完全是两种风景。
可能有人不服气,你自己考试分数低,怪学长、学姐作弊是吗。
可问题就是,汉唐的这些事情,当代人就已经开始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