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大明寒门辅臣全集 > 第两千三百三十八章 北平来了个捣乱的人(第2页)

第两千三百三十八章 北平来了个捣乱的人(第2页)

此举不仅稳定了江南局势,也赢得了民心。许多士绅百姓纷纷前来送行,称颂朱承志为“清官楷模”。

一路北上,朱承志并未急于赶路,而是沿途巡视,了解民情,安抚百姓。他深知,真正的治理,不只是铲除阴谋,更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

回到京城后,朱承志立即入宫觐见永乐帝朱棣。

乾清宫内,朱棣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深沉地望着朱承志。

“你说柳无尘是‘暗影’真正的幕后之人?”朱棣缓缓问道。

朱承志拱手道:“回陛下,正是如此。此人曾助臣抵御瓦剌,后来潜伏多年,直至此次才现身。”

朱棣沉吟片刻,道:“那你觉得,‘暗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朱承志答道:“他们并非单纯谋反,而是意图推翻现有秩序,重塑大明体制。他们认为,唯有彻底洗牌,才能拯救国家。”

朱棣眉头紧锁:“荒谬!朕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四海升平,何来腐朽之说?”

朱承志顿了顿,道:“陛下英明神武,自然是千古明君。但不可否认的是,朝堂之中确有积弊,地方亦有不公。若不能及时整顿,恐怕将来还会有人效仿‘暗影’。”

朱棣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头:“你说得有理。朕会命内阁拟定新政,整肃吏治,减轻赋税,严惩贪官污吏。”

朱承志躬身道:“臣遵旨。”

……

数日后,柳无尘被押赴午门,公开受审。朝野震动,群臣皆至,目睹这位神秘人物的最终结局。

朱承志作为主审官,当众宣读其罪状:勾结外敌、煽动叛乱、密谋颠覆、杀害忠良……

每一条罪名,皆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柳无尘站在阶下,神情淡然,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朱棣最终下旨:“柳无尘,谋逆大罪,死罪无疑。着即处斩,抄没家产,族人贬为庶民。”

行刑当日,朱承志亲自监斩。

柳无尘临刑前,回头看了朱承志一眼,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朱大人,愿你不忘初心。”

朱承志望着他,久久未语。

刽子手挥刀落下,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

风波过后,朱承志并未因此功高自傲,反而更加低调谨慎。他深知,朝堂之上,风起云涌,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某日,朱承志独自登上钟山之巅,俯瞰京城,思绪万千。

王守仁缓步走来,站在他身旁,轻声道:“大人可是忧虑朝堂之争?”

朱承志点头:“柳无尘虽死,但他的理念仍在人心。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问题,类似的组织还会再次出现。”

王守仁沉思片刻,道:“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真正改变这个体制。”

朱承志望向远方,缓缓道:“这条路,还很长。”

风吹过山巅,吹动他的衣袍,如同命运的波澜,未曾停息。

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朱承志回到京城后,虽被朝廷委以重任,但心中始终难以平静。他深知,“暗影”组织虽然遭受重创,但其真正的核心人物仍未浮出水面。宁王朱权的倒台只是表象,背后必然还有更深层的势力在操控这一切。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也并非风平浪静。太子朱高炽虽表面沉稳,实则对朱承志的突然回京心生疑虑。他在东宫召见杨士奇,低声问道:“朱承志此番回京,是否太过急切?他手中证据虽确凿,可如此当庭揭露宁王,是否也太不给皇室颜面了?”

杨士奇抚须思索片刻,道:“殿下所言极是。朱承志此举,固然有功于社稷,但也难免引起皇上猜忌。毕竟宁王乃先帝之子,圣上素来宽待宗亲,如今却因一臣子之言而废黜亲王,恐怕会令群臣侧目。”

朱高炽点头,神色复杂:“本宫亦知他忠心为国,可……他若再进一步,岂非无人能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